畜牧业向绿色进军
一头连着玉米、大豆等种植业,一头连着肉蛋奶等食品加工业,畜牧业被看作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
然而,生产基础比较薄弱、发展方式相对落后、市场变数大、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等,是当前我国畜牧业发展面临的明显问题。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表示,推进畜牧业结构性调整,生猪布局优化和发展草食畜牧业是重点。
记者从农业部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我国畜牧业结构调整总的考虑是,稳生猪、促牛羊、提高资源环境匹配度,促进畜牧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绿色发展。
日前,农业部副部长于康震赴浙江专题调研畜牧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工作时也强调,始终把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放在第一位,统筹兼顾畜禽养殖与环境保护,促进畜牧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
农业部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我国畜牧业年产值超过2.9万亿元,人均肉类占有量近64千克,目前,直接从事畜禽养殖的收入占家庭农业经营现金收入的1/6。截至2015年底,全国肉类总产量8625万吨,同比下降1%;禽蛋产量2999万吨,同比增长3.6%;牛奶产量3755万吨,同比增加0.8%。
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明利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正常采访时表示,相对于肉类总产量,我国人均消费量和人口增速较慢。
数据显示,我国肉类人均消费量从2000年的47.61千克增加到2014年的64.76千克,总增长率为36.02%,年均增长率为2.22%,低于肉类消费量年均增长率。
王明利等人从20002014年肉类消费情况看,人均肉类消费以耗粮型猪肉和禽肉为主,节粮型牛羊肉等草食畜产品所占比例较少。
猪肉是我国城镇和乡村居民消费的主要肉类品种,近十年一直占肉类总量的60%左右。但生猪产业和别的行业一样,正从以数量增长为主快速转向提高质量、优化结构和增加效益,猪肉产量增幅进一步下降成为必然趋势。
农业部畜牧业司司长马有祥表示,草食畜牧业是畜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主要方向,也是现代畜牧业建设的重要内容。当前,受社会消费增速下降和进口影响,草食畜牧业发展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
今年7月,农业部印发了《全国草食畜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立足不一样的区域的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确定了“十三五”草食畜牧业总体布局思路,逐步优化了奶牛、肉牛羊、特色畜禽和饲草料的产业体系和区域布局。
记者了解到,国家调整了传统的“以粮为纲”的农业种植结构为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草的三元种植结构,在保证口粮自给的前提下,为畜牧业生产足够的饲料粮和牧草,保障畜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2013年,我国口粮、饲料粮和工业用粮占粮食总产的比重分别为40%、45%和15%。
“饲料粮主要是猪和鸡在吃,所以剔除工业用粮,在粮食消费结构上我国其实存在人和猪争粮的问题。”中国畜牧业协会草业分会会长卢欣石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出路,就是发展草食畜牧业,在肉类消费上用牛羊肉替代猪鸡肉;同时推进“粮改饲”,让猪和鸡也吃些草料。
随着畜牧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一些地区呈现污染加重、生态恶化的趋势。有的农区粪污随意排放,造成面源污染;有的牧区超载过牧,带来草原退化、沙化、碱化。据统计,全国每年产生30亿吨畜禽粪便,有效处理率却不到50%;退化、沙化、碱化草原面积近20亿亩。
面对养殖业面源污染日益加重的现实,有关法律和法规也加快制订修订。2015年1月1日,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开始实施,首次将生态保护红线写入法律。在国家牧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杨富裕看来,新《环境保护法》实施,养殖场的环保压力将再度升级。
“养殖场的粪污处理成为影响环境,尤其是土壤和地下水资源质量的大问题。”杨富裕向《中国科学报》记者介绍,但我国规模性牧场利用沼气解决粪污问题,投资大,运行成本高,“草畜一体化是发展畜牧业和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有效途径”。
据了解,美国、荷兰等畜牧业发达的国家,遵循适度规模化原则,把养畜规模与周边土地对粪便的消纳能力结合起来,把饲料作物和牧草种植与动物的养殖结合起来,既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又为动物提供了饲料。
“要大力推行种养结合的循环农业,打通种养业协调发展通道,促进循环利用、变废为宝,既解决畜禽吃的饲料问题,又解决排的粪尿问题。”于康震说。
今年10月,浙江省获农业部批准创建“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省”,这是全国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获批的省份。
据了解,自开展“五水共治”以来,浙江省着力破解畜禽养殖污染和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难题,在87个畜禽养殖县设立了禁养区、限养区,如存栏50头以上的养猪场按照“一场一策”的要求完成污染治理,其中90%采取了农牧结合生态消纳,养殖污染得到根本遏制。
浙江农业厅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浙江今后将按照农业部要求,实施“美丽畜牧生态工程”“健康畜牧安全工程”等五大工程,全面构建养殖污染治理长效机制,计划用5年时间创建1000个美丽生态牧场、10000个农牧结合生态养殖场和20个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
农业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站长王衍亮认为,要统筹考虑环境承载力及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要求,推广有机肥还田利用,促进农牧循环发展,研究采取扶持政策,鼓励企业投资有机肥生产。
此外,还要大力推行标准化规模养殖,支持规模化养殖场(区)配套建设畜禽粪污处理设施,搞好畜禽粪污综合利用,在种养密度较高的地区建设集中处理中心,探索规模养殖粪污的第三方治理与综合利用机制。
畜牧业是广大牧民就业增收的主渠道,但受生产所带来的成本上升、比较效益下降和疫病风险、市场风险的影响,畜禽养殖波动加大。
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小,种植业受经营规模的限制明显。专家觉得,相对而言,畜牧业资本密集程度更高,技术集约化优势更明显,在经营规模上更容易突破。
当前,在散户加快退出的情况下,规模养殖成为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的重要支撑力量。王明利建议,政府应采取资金或技术扶持政策发展规模化经营,同时要注重养殖效率的提高。
以羊肉为例,2014年底,国产羊肉价格受到低价进口羊肉冲击,出现断崖式下跌,很多养殖户因养殖成本高于销售价格而亏损,被迫退出养羊业。此外,就每公斤生鲜乳生产所带来的成本来说,我国为3.2元,新西兰为1.6元,欧盟为2元,美国为2.4元。“这跟畜牧业的标准化、规模化是分不开的。”马有祥说。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陈洁也认为,要加快提升生产效率,增强畜牧业核心竞争力。
以生猪产业为例,产业整合、延伸产业链被看作养猪业的趋势。杨富裕认为,一个实力丰沛雄厚的公司通过兼并整合不同环节具有优势的各种企业,通过优化整合形成超大型的集团,通过自身的饲料生产、种猪培育、商品猪养殖、流通销售等,减少各环节成本,能有效抵御市场风险,从而获得合理的稳定的利润。
今年2月,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了重要的公告,拟投资88亿元,通过3~5年时间,以公司+家庭农场等方式发展1000万头生猪,通过技术托管和技术服务的形式覆盖2000万头生猪。
当前,畜牧业保险覆盖面还不够,畜牧市场调控办法也有限。新形势下如何把畜禽养殖的市场风险降到最低?
农业部总畜牧师王智才认为,要借鉴发达国家经验,针对生猪、奶牛等主要畜产品,制定防止生产和价格大大波动调控预案,完善临时收储等市场调控措施。“开展生猪目标价格保险试点,争取在生猪大县尽快推广实施。在实施好生猪、奶牛政策性保险的基础上,逐步开展肉牛肉羊的政策性保险试点。”王智才说。